-
大典上的“插曲”
面對“空降”的緊急任務,你會怎么做?1949年,“用兩個月搞定國家級大典閱兵BGM”的任務,突然落到29歲的華北軍區(qū)軍樂隊隊長羅浪身上,這在當時無疑是“極限挑戰(zhàn)”。
-
轉戰(zhàn)陜北之步步驚心
1947年的陜北,突然出現一支神秘隊伍,主要領隊皆以化名相稱。其中,一個名叫“李德勝”的人,更是頻頻出現在中共中央的作戰(zhàn)電報和命令上,而此前卻從未聽說中共中央有這號人物。他們究竟是誰?
-
針鋒相對的“好戲”
1945年8月28日下午,一架美制運輸機降落在重慶九龍坡機場,身穿中山裝、頭戴考克帽的毛澤東剛一走出機艙,各國記者的鎂光燈就“咔咔咔”閃成一片,陪同的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說:“這簡直像在好萊塢。”——沒錯,“好戲”要上演了。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19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