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是1979年由英國反活體解剖協(xié)會(NAVS)發(fā)起的重要的實驗動物保護節(jié)日,其前后一周則被稱為“實驗動物周”,旨在倡導科研工作者科學、人道地開展動物實驗,維護實驗動物的福利和倫理,遵守“3R”原則 (替代、減少、優(yōu)化) ,尊重和善待實驗動物。

眾所周知,實驗動物被廣泛用于與生命科學息息相關的各領域的研究,比如生命科學領域內的科研、生產、教學、檢定、安全評價和成果評定;食品安全、藥物、疫苗、生物制品開發(fā)、人類疾病發(fā)病機制研究等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領域都離不開實驗動物。例如,每一種藥物或者疫苗,在它們真正用于人體之前,都需要經歷大量的臨床前動物試驗,以研究它們的療效、毒性與副作用。這些實驗動物們,代替人類暴露在致死劑量的藥物與病原之前、代替人類患上不治之癥、代替人類遭受痛苦的折磨。鳥、蟾蜍、牛、羊、馬、貓、犬、小鼠、大鼠、豚鼠、非人靈長類動物……,正是這份清單上,我們所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實驗動物,推動了人類醫(yī)學的進步,拯救了無數人類的生命。
然而,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人們倫理觀念的變化,動物實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3R原則(減少、替代、優(yōu)化)的提出,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倫理困境。那么為了給予實驗動物基本的動物福利,科研工作者們應該如何遵守3R原則來進行實驗呢?讓小編用下面這幅圖告訴大家答案。

實驗動物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和健康福祉做出了重大犧牲,數以千萬的實驗動物為了人類生命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向死而生”,實施實驗動物福利不僅是倫理要求,也是科學和法律的需要,同時也符合當前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如果每一位動物實驗研究者都能善待實驗動物、符合規(guī)范的將實驗動物福利落實到實處,重視人與所有生命的關系,那相信這將是科學界乃至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