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非致死性疾病。帕金森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好發(fā)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平均發(fā)病年齡為6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進行性加重。臨床上,患者以運動遲緩、肌張力增高、靜止性震顫,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為主要特征,此外還有嗅覺減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癥狀隨病程進展進行性加重。
今天讓我們一起關注帕金森病,關心您身邊的帕金森病患者。(想要快速了解本文重點,請拉至文末點開大圖查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手抖就是帕金森,但其實并非如此。動作遲緩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癥狀。患者可能感覺到刷牙、打雞蛋、搟餃子皮等精細動作不靈活,走路時手臂不會自如擺動,寫字變小,表情變得平淡等。
除此之外,帕金森病還具有很多非運動癥狀,包括嗅覺失靈、情緒低落、睡眠問題、智能減退、小便頻急、頑固性便秘等,通常需要多學科共同的參與,以提供更好的綜合治療方案。

圖片來源于北京健康教育
如果您有以上癥狀,并伴有便秘、嗅覺下降、睡眠障礙、抑郁焦慮等癥狀建議到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早發(fā)現(xiàn),才能早治療。
1、帕金森病患者穿衣、洗臉等日常動作較慢、易跌倒。在家里衛(wèi)生間等位置應設有扶手、防滑墊等。
2、囑咐患者行動不要太快,走路時腳后跟先著地,走路時往前看、不往下看,邊走邊看、避免摔倒。
3、患者后期進食、說話將比較困難。家人需在保證其營養(yǎng)攝入的同時防止誤吸的發(fā)生。
4、在飲食上,患者要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高纖維食物、多飲水,以改善便秘。
5、適當鍛煉既可增加帕金森病患者肌肉力量、靈活性和平衡能力,又能改善其精神癥狀。可讓患者嘗試散步、打太極拳等。
6、患者常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家人應多關心陪伴,營造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使患者感到安全、溫暖。
一些環(huán)境因素如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可能會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盡量避免接觸這些物質,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創(chuàng)傷性腦外傷會導致炎癥反應和氧自由基的釋放,進而損害腦組織,增加帕金森病的發(fā)病風險。
家中應該做好防滑措施,如安裝扶手、保持地面干燥等,以減少跌倒的風險,避免創(chuàng)傷性腦外傷。
要保證營養(yǎng)的均衡,每天攝入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高脂飲食,可以適度飲用綠茶或者咖啡。
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散步和游泳,對預防帕金森病非常有益。這些活動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液流動,改善神經連接,并通過神經反饋來提高神經可塑性,同時有助于改善認知能力和運動控制能力。
一些疾病與帕金森病的發(fā)病風險相關。例如,黑色素瘤與帕金森病的發(fā)病風險呈正相關,而糖尿病也被認為增加患病的風險。
因此,及時治療和管理這些合并疾病可以幫助降低帕金森病的發(fā)病風險。
如何早期識別帕金森病?
動作遲緩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癥狀。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以下9個問題:
9題幫您判斷帕金森病從椅子上站起來困難嗎?
寫字變小變密了嗎?
是用腳拖著地走小步嗎?腳有黏著地的感覺嗎?走路容易跌倒嗎?
面部表情變僵硬了嗎?胳膊或腿會抖嗎? 自己系扣子困難嗎?
聲音變小了嗎?
如果您有以上癥狀,并伴有便秘、嗅覺下降、睡眠障礙、抑郁焦慮等癥狀建議到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早發(fā)現(xiàn),才能早治療。
如何護理帕金森患者?
1、帕金森病患者在家里衛(wèi)生間等位置應設有扶手、防滑墊等。
2、囑咐患者行動不要太快,邊走邊看、避免摔倒。
3、患者后期進食、說話將比較困難。家人要注意防止誤吸的發(fā)生。
4、在飲食上,患者要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高纖維食物、多飲水,以改善便秘。
5、適當鍛煉既如讓患者嘗試散步、打太極拳等。
6、家人應多關心陪伴,使患者感到安全、溫暖。
如何預防帕金森病?
1、避免接觸如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2、預防創(chuàng)傷性腦外傷。
3、注意均衡飲食。
4、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5、及時治療和管理黑色素瘤、糖尿病等可以幫助降低帕金森病的發(fā)病風險。

文字來源:
北京疾控 健康北京 北京健康教育
校對:
樊琳琳
審核:
陳發(fā)青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非商業(yè)用途
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