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識濕疹的“信號
急性期:皮損基底潮紅,出現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伴滲出和結痂。
亞急性期:紅斑顏色轉暗,滲出減少,出現鱗屑和皸裂。
慢性期:皮膚增厚呈皮革樣,色素沉著明顯。
在嬰幼兒群體中,濕疹好發(fā)于面頰、額部、頭皮等暴露部位;學齡期兒童濕疹常見于肘窩、腘窩等屈側部位;老年人的濕疹多發(fā)生在小腿脛前、手背等血液循環(huán)較差的區(qū)域。
不同人群的皮炎濕疹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嬰幼兒濕疹管理:新生兒皮膚嬌嫩,家長可選用無香精的潤膚膏,如凡士林。6月齡之后的孩子,可使用含神經酰胺的修護霜。切記,涂抹藥膏后再覆蓋一層潤膚劑。注意切勿自行用藥,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注意保持室溫20~22攝氏度,濕度50%~60%。孩子的貼身衣物,建議選擇A類嬰幼兒純棉制品。給孩子穿新衣服前,家長要用熱水洗滌衣物,去除加工殘留物。
老年人濕疹應對策略
老年人優(yōu)先選用含尿素(5%~10%)、乳酸等成分的潤膚乳,既能保濕,又可軟化角質。避免長期使用強效激素,可采用間斷沖擊療法,保持每周2次治療的頻率。老年人要定期檢查下肢血液循環(huán)狀況。合并靜脈曲張者,可穿戴二級壓力彈力襪。
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哺乳期女性容易患乳頭濕疹。遇到這種情況,女性哺乳后應立即涂抹羊毛脂乳頭修護霜。
建筑工人容易患手部濕疹。建議在接觸水泥等刺激性物質前,涂抹硅油防護膏,工作時注意佩戴雙層手套(內棉外橡膠)。
避開誤區(qū),科學防治濕疹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濕疹需“祛濕排毒”,但現代醫(yī)學證實,過度發(fā)汗如艾灸、汗蒸等,會破壞皮膚屏障。過度祛濕反而會加重病情。
激素恐懼癥的理性化解。臨床常用的中弱效激素,如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在規(guī)范使用的前提下安全性良好。
飲食禁忌的辯證認知。除非明確為食物過敏,一般患者無需盲目忌口。
民間療法的風險警示。民間偏方產品在制作過程中可能缺乏滅菌處理,極易引發(fā)接觸性皮炎和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