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肝臟疾病。該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嚴重程度從持續(xù)幾周的輕微病癥到終身嚴重疾病不等。丙型肝炎是肝癌的一個主要致病因素。丙肝被譽為“沉默的殺手”,感染時由于其隱藏性高、容易漏診、高慢性化等特點,導致很多人在出現肝硬化甚至發(fā)展為肝癌才發(fā)現病情,這時已經較難治愈。
丙肝病毒是一種血液傳播病毒,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接觸少量血液。注射吸毒、不安全注射做法、不安全的衛(wèi)生保健、輸入未經篩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可導致血液接觸的性行為,都可造成感染。
經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世衛(wèi)組織估計,全球估計有7100萬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2016年,約有39.9萬人死于丙型肝炎,主要緣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原發(fā)性肝癌)。近年來,數據更是不斷呈上升趨勢。

以下是世衛(wèi)組織推薦的一些干預措施:
★一級預防
1.安全并恰當使用醫(yī)療注射;
2.安全使用和處理銳器和廢棄物;
3.向注射吸毒者提供減輕危害綜合服務,包括提供無菌注射器具和有效治療藥物依賴;
4.對捐獻的血液進行乙肝和丙肝(以及艾滋病毒和梅毒)檢測;
5.對衛(wèi)生工作人員開展培訓;
6.防止性交時接觸血液;
7.手衛(wèi)生:包括外科手消毒方法、洗手以及使用手套;
8.促進正確、持續(xù)使用安全套。
★二級預防
1.世衛(wèi)組織建議,丙肝病毒感染者應:
2.接受與關懷和治療方案有關的教育和咨詢;
3.接種甲肝和乙肝疫苗,防止出現這些肝炎病毒的合并感染,并保護肝臟;
4.及早接受適當醫(yī)療管理,包括得到抗病毒治療;
5.定期監(jiān)測,以盡早獲得慢性肝病診斷。

關于丙肝檢測和診斷
由于丙肝病毒新發(fā)感染通常沒有癥狀,因此在新近感染期很少有人得到診斷。對于那些發(fā)展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感染狀況也往往得不到診斷,因為感染者在獲得感染后的幾十年內依然沒有癥狀,直至出現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的繼發(fā)癥狀時才得以診斷。
對丙肝病毒感染的診斷可分為兩步
利用血清學方法來檢測抗丙肝病毒抗體,這可確定已經受到病毒感染的人員。
如對抗丙肝病毒抗體的檢測呈陽性反應,就需要對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進行核酸檢測,以確定是否存在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原因是約有3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在不必進行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可通過強有力的免疫反應自動清除感染。盡管感染已不復存在,但對抗丙肝病毒抗體的檢測仍然會呈陽性反應。
感染者在獲得慢性丙肝感染診斷后,應當接受肝臟受損程度評估(纖維化和硬化)。這可通過肝臟活檢或者多種非創(chuàng)傷性檢測來評估。用肝損傷的程度來指導治療決策和疾病管理。
往
期
回
顧
上一篇:世界肝炎日 聊聊"小心肝"
下一篇:我恐艾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