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以發(fā)信息就絕不打電話
一到集體活動就找各種理由回避
路遇熟人怕打招呼,假裝低頭玩手機
害怕逛街導購尬聊,有需求一律淘寶
有時
我們錯誤的將社交恐懼歸結(jié)為
性格內(nèi)向或者不善交際
反而錯失了尋求改變的機會
與集體生活漸行漸遠
想做出改變,擺脫“社恐”
朝這兒看!

/01/
社交焦慮≠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
任何需要與人進行溝通的活動,例如打電話、購物、問路等對他們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
社恐人士的日常心理活動

社交恐懼癥是恐怖性神經(jīng)癥的一種,患者多是年輕人,部分是兒童,主要表現(xiàn)為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與人交流,有時候明知這種恐懼反應(yīng)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然難以自控的感受到懼怕。
這類人常常因為極力想要以各種方式來回避社交,或帶著畏懼去強迫自己忍受社交,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我們通常口中說的自己“社恐”,并沒有嚴重到社交恐懼癥的程度,僅僅只是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場合和情境之下會讓我們感受到不適和回避,更加符合“社交焦慮”的判定。
/02/
怎么鑒別自己得了社交恐懼癥

根據(jù)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診斷社交恐懼需要符合以下各條標準:
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注視,通常回避社交場合;
在恐懼場景中出現(xiàn)臉紅、發(fā)抖、惡心、尿急、尿頻的癥狀;
癥狀必須是焦慮的原發(fā)表現(xiàn),而不是繼發(fā)于妄想或強迫癥狀等其他癥狀;
焦慮必須局限于或主要發(fā)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
盡力逃避恐怖情境;
社交恐懼通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被批評被否定。癥狀嚴重者可發(fā)展到驚恐發(fā)作,社會功能受到損害,甚至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
/03/
3個步驟改善社交恐懼
步驟一:自我檢測
判斷社交帶來的不安的原因是性格因素或者是社交恐懼因素。
步驟二:社交恐懼可能與聚光燈效應(yīng)有關(guān)
有時候人們總是過度放大別人對自己的關(guān)注,但其實沒有人會像我們自己那樣關(guān)注自己。

步驟三:進一步探索
克服恐懼的方式是接納恐懼并直面恐懼,可以嘗試思考恐懼社交的背后真正讓你恐懼的是什么。
/04/
走出“社恐”的小妙招
1、勇敢邁出第一步
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讓我們感受到更強幸福感的關(guān)系,往往是那些交往更頻繁,親近感程度更高的友誼。
深度交往的友誼能夠在感受到脆弱和孤單時,幫助我們提升自信,帶來支持和慰藉,甚至啟發(fā)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嘗試邁出第一步,嘗試獲得一個具有親近感的好友,你就已經(jīng)獲得了人際交往的成功。

2、接納自己不完美
人際交往有時像一面鏡子,在和對方相處的時候,對方對我們的回應(yīng)夾雜著主觀評價,我們也會體驗到被評判的焦慮感。很多時候,面對自己不夠完美的部分是需要勇氣的,帶著不完美生活和社交是具有挑戰(zhàn)的。
我們需要理解到完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即使不足夠完美,仍然是有價值且值得被愛的。如果你愿意接納自己,愿意包容他人,你會發(fā)現(xiàn)在集體中你的伙伴也同樣愿意包容你的不完美。

3、尋求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真正嚴重的社恐患者,單靠自己很難走出困境,需要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家人盡量少打擊其自信,多些肯定和鼓勵,陪伴其左右。如果患者還伴有抑郁傾向,則務(wù)必尋求精神心理專業(yè)人員的幫助。

今天起
與恐懼和不安說“bye-bye”
跟快樂和自信說“hi-hi”
積極融入集體,微笑面對生活
找準自己最舒適的狀態(tài)
就是最好的社交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