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入伏后的天氣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fēng)速小,氣候極為悶熱潮濕,堪稱是一年中最熱、最難熬的時節(jié)。
這是因為夏季白天漫長,陽光照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yuǎn)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聚集的熱量一天天增大,溫度也持續(xù)增高,因而得名“暑伏”“三伏”。
伏天飲食需注重祛濕清暑,體內(nèi)濕氣重的人,多與飲食多肥甘、缺乏運動有關(guān)。濕氣越重,身體越覺沉重,越不愿活動。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想要快速了解三伏天養(yǎng)生重點,請至文末閱讀。


三伏天養(yǎng)生“四吃”


白扁豆能化濕降濁、調(diào)和脾胃,有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烈之特點。
食療方:白扁豆粥
材料: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
做法:白扁豆、粳米洗凈,一同下鍋熬煮至豆?fàn)€粥熟,每日可食用兩次。
功效:補益脾胃、和中止瀉。
提醒:
白扁豆要適量食用,白扁豆中含有凝集素,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要煮熟、煮透后才可食用。因白扁豆嘌呤含量較高,所以痛風(fēng)、高尿酸患者要少吃,瘧疾人群也不宜食用。

冬瓜皮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暑,用于夏季暑熱導(dǎo)致的口渴、小便短赤、水腫。
食療方:冬瓜粥
材料:冬瓜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冬瓜洗凈后,帶皮切成小塊,與粳米同放入鍋內(nèi),用小火加水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
功效:冬瓜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較低,高血壓病、腎臟病、浮腫等患者辨證食之,可達(dá)到消腫而不傷正氣的作用。
提醒:
冬瓜皮性涼,脾胃有寒的人不適宜多吃。

薏苡仁味甘、微寒,能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食療方:紅豆薏仁茶
材料:紅豆100克、薏苡仁100克。
做法:將二者挑揀、淘洗干凈后,放入電飯煲,加適量水浸泡一夜,之后煮至豆軟爛。
功效:二者合用可以健脾養(yǎng)胃、利水消腫、除痹。
提醒:
此茶雖能健脾利濕,但仍要辨證食用。這兩種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均較高,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在食用時,要將其列入到一天攝入的總熱量中去。

玉米須可以利水消腫、利濕退黃,也可疏利小便,祛除停滯的水液和濕氣。
食療方
用玉米須30克(鮮品用60克),水煎代茶飲。
提醒:
對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辨證基礎(chǔ)上,將玉米須同玉米一起煎湯煮,代茶飲用。


三伏天養(yǎng)生“四做”


此時白晝時間較長,可適當(dāng)晚睡早起,但不宜熬夜或過勞。建議晚上10:00~11:00間入睡,早上5:30~6:30起床。中午可以小憩,但時間盡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以免影響晚上睡眠。

苦夏時多汗,且往往食欲欠佳,宜采取多種形式及時補充水分。但要注意夏季消暑不可貪涼,否則稍不注意,寒邪就會乘虛而入,從而損傷脾胃陽氣。

笑能養(yǎng)生,一年四季都適用。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笑能夠使大腦神經(jīng)放松、激發(fā)免疫功能,從而協(xié)調(diào)各臟器的功能。

宜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jìn)行,要注意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運動過后及時補充水分,不要進(jìn)食冷飲。對于體內(nèi)濕濁之氣較重的人,適當(dāng)運動、出汗有利于體內(nèi)濕氣的排出。



入伏后別做這兩件事

①喝冷水
夏季天氣炎熱,如果此時大量吃冰淇淋、喝冷飲,容易刺激腸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易誘發(fā)心腦血管意外。
②洗冷水澡
天氣炎熱時,人比較容易流汗,此時皮膚毛細(xì)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如果突然洗冷水澡,會刺激血管收縮,引起出汗不暢、心悸、頭痛等不適。
三伏天養(yǎng)生“四吃”
①“健脾化濕”白扁豆。
白扁豆能化濕降濁、調(diào)和脾胃,有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烈之特點。
注意:白扁豆要適量食用,白扁豆中含有凝集素,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要煮熟、煮透后才可食用。因白扁豆嘌呤含量較高,所以痛風(fēng)、高尿酸患者要少吃,瘧疾人群也不宜食用。
②“利水消腫”冬瓜皮。
冬瓜皮可利水消腫、清熱解暑,用于夏季暑熱導(dǎo)致的口渴、小便短赤、水腫。
注意:冬瓜皮性涼,脾胃有寒的人不適宜多吃。
③“健脾益胃”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微寒,能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
④“利水消腫”玉米須。
玉米須可以利水消腫、利濕退黃,也可疏利小便,祛除停滯的水液和濕氣。
對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辨證基礎(chǔ)上,將玉米須同玉米一起煎湯煮,代茶飲用。
三伏天養(yǎng)生“四做”
①保證充足睡眠。
②補水消腫。
③調(diào)節(jié)情緒。
④適當(dāng)運動。
入伏后別做這兩件事
喝冷水。
洗涼水澡。

文字來源:
中國中醫(yī)
校對:
樊琳琳
審核:
陳發(f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