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冰箱冷凍層的溫度一般在-18°C到-20°C,該低溫下微生物處于休眠狀態(tài),暫時停止生長繁殖。同時低溫還可以抑制食品自身化學反應和酶反應,讓食物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從食品安全方面而言,冷凍食物應該可以無限期保存,取出后只要充分加熱處理,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可現(xiàn)實并非如此,大部分被放進冰箱的食物都無法做好密封處理,導致食物因冷凍帶走自身的水分,口感變差。同時,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質緩慢氧化,維生素也會悄悄地分解流失。所以,理論上說冷凍了較長時間的肉,可以吃,只是口感肯定較之前變差。但冰箱冷凍層也并非萬能的。低溫不能殺菌,只能減緩它們的繁殖速度,仍然有一些安全隱患藏匿其中。

引起食物變質的原因

有一類嗜冷菌,這類菌一般在-15°C到20°C之間均能生長,由于這個溫度段與其它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段相比要低許多(普通細菌適應生長溫度為25~40°C),故此得名嗜冷菌。嗜冷菌會污染很多食物,例如,冰淇淋、水果、蔬菜、腌制食品、蛋類、水產品等。常見的嗜冷菌如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可能會引起敗血癥、腦膜炎,還可引起自然流產、早產,感染后病死率可高達20%~50%。

如何做才能減少冰箱細菌污染?
首先,剩菜剩飯不要敞口放進冰箱,一定要密封好。生熟食品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冰箱冷藏室應當定期清理。建議每1~3個月徹底清潔一次。注意,清潔的時候不要遺漏冰箱密封條!這些位置其實也是藏污納垢的重災區(qū)。冷凍室可以不用頻繁清理,因為在-20℃情況下,嗜冷菌即便存活,活力有限,不易繁殖。
所以,冰箱里長時間凍存的食品,只要冷凍前做好密封,食用前進行充分受熱后是可以吃的,但是口感較之前肯定變差了。


撰稿:
何婕
校對:
周煜皓
審核:
陳發(fā)青
上一篇:關于X射線檢查
下一篇:告別甜蜜的“負擔”,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