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5-28
25.體重關(guān)聯(lián)多種疾病,要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26.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粗細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27.膳食要清淡,要少鹽、少油、少糖,食用合格碘鹽。
28.提倡每天食用奶類、大豆類及其制品,適量食用堅果。
第二十五條
體重關(guān)聯(lián)多種疾病,要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體重和健康密切相關(guān),體重異常(過輕或過重)會影響健康,保持健康體重對于維護和促進健康至關(guān)重要。健康體重是指長期保持體重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體重過低容易導致免疫力低下、骨質(zhì)疏松、貧血等健康風險;超重和肥胖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等健康風險。

體重是否正常主要取決于能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即吃動平衡。進食量大而身體活動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會在體內(nèi)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下來,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進食量不足或身體能量消耗大,可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

目前判斷體重是否正常的常用指標是體重指數(shù)(BMI),BMI=體重(千克)/身高 2(米 2)。18 歲及以上成年人 BMI 在 18.5~23.9 千克/米 2 之間為正常,在 24~27.9 千克/米 2 之間為超重,BMI≥28 千克/米 2 為肥胖,BMI<18.5 千克/米 2 為體重過低。65 歲以上老年人的適宜體重和 BMI 可略高,建議保持在 20~26.9 千克/米 2,80 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 BMI 建議保持在 22~26.9 千克/米 。
腰圍是評價中心型肥胖的常用指標。建議成年男性腰圍不超過 85厘米,女性不超過 80 厘米。

第二十六條
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粗細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食物可以分為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奶蛋類,大豆和堅果類以及烹調(diào)用油鹽五類。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建議平均每天攝入 12 種以上食物,每周攝入 25 種以上。通過同類食物互換、小份備餐以及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蔬菜深淺搭配,實現(xiàn)食物多樣化。

谷薯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tǒng)膳食的主體,是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成年人每天應攝入 200~300 克谷薯類食物。要注意粗細搭配,建議每天吃 50~150 克全谷物和雜豆類,50~100 克薯類。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zhì)、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建議成年人每天吃蔬菜 300~500 克,深色蔬菜應占 1/2,水果 200~350 克。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換,果汁不能代替
水果。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脂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應適量攝入。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 120~200 克的動物性食物。可按周進行總量控制,相當于每周吃魚 2 次或 300~500 克,蛋類 300~350 克,畜禽肉 300~500 克。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深加工的肉制品,吃雞蛋不棄蛋黃。
偏食、挑食會導致某些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容易引起營養(yǎng)不良,甚至導致疾病。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膳食平衡,食物多樣,三餐規(guī)律,飲食有度 。早 餐 提 供 的 能 量 應 占 全 天 總 能 量 的 25%~30%, 午餐占30%~40%,晚餐占 30%~35%

第二十七條
膳食要清淡,要少鹽、少油、少糖,食用合格碘鹽。
為促進居民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zhì),2017 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啟動第二階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主題為“三減三健 邁向健康”,“三減”指減鹽、減油、減糖,“三健”指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長期鹽攝入過多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胃癌等疾病的風險,建議成人每天鹽攝入量不超過 5 克(包括醬油、醬、蠔油、味精等調(diào)味品和食物本身所含的鹽量)。1 歲以下嬰兒膳食中不用額外添加鹽。注意隱形鹽(鈉),減少腌菜、醬菜、腐乳、咸蛋、醬肉等高鹽食品的攝入。購買食品時,閱讀營養(yǎng)標簽,少選高鹽(鈉)食品。
油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 E 的重要來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fā)病風險,建議成年人每天烹調(diào)油攝入量 25~30 克。少吃油炸食品和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多種植物油交替使用。烹調(diào)方式建議多用蒸、煮、炒,少用煎、炸。
添加糖攝入過多會增加患齲齒、超重肥胖的風險,建議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添加糖主要來自加工食品,應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糕點、糖果等;減少烹調(diào)用糖。

人體碘攝入量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成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兒童缺碘會影響智力發(fā)育,嚴重缺碘會造成生長發(fā)育不良、身材矮小、癡呆等;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大腦發(fā)育,還會引起早產(chǎn)、流產(chǎn)、胎兒畸形。我國除高碘地區(qū)外,所有地區(qū)都推薦食用碘鹽,預防碘缺乏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等患者應遵醫(yī)囑。

第二十八條
提倡每天食用奶類、大豆類及其制品,適量食用堅果。
奶類是一種營養(yǎng)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yǎng)價值高的天然食品,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鈣、鎂、鉀、鋅、硒以及維生素 B2等營養(yǎng)素。奶類中蛋白質(zh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體需要,其中的磷酸鈣易于消化吸收,是膳食鈣質(zhì)的良好來源。此外,奶類中的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質(zhì),具有改善腸道健康、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25效。建議每天飲奶 300 克或相當量的奶制品。高血脂和超重肥胖者宜選擇低脂奶、脫脂奶及其制品。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選擇酸奶、奶酪或其他低乳糖產(chǎn)品,也可少量多次嘗試,并注意不要空腹飲奶。

大豆含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鈣、鉀、維生素 E 和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且含有磷脂、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益于健康的成分。適當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也可防止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可降低絕經(jīng)后女性骨質(zhì)疏松、乳腺癌等發(fā)病風險。建議每天攝入 15~25 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


堅果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 E 等營養(yǎng)素,但屬于高能量食物,適量攝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推薦平均每天 10 克左右,首選原味堅果。

來源: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官網(wǎng)
校對:
樊琳琳
審核:
何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