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渴時隨手拿起一瓶飲料,可能是許多人習(xí)以為常的動作。然而,飲料對體重的影響常被低估:一杯奶茶的熱量可能抵得上一頓正餐,一瓶果汁的含糖量或許超過每日推薦攝入量的一半。選擇飲料不僅關(guān)乎解渴,更與熱量控制、代謝健康息息相關(guān)。學(xué)會科學(xué)挑選飲品,是健康體重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




原則一:學(xué)會閱讀標(biāo)簽,揪出“甜蜜陷阱”
(1) 含糖量: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具有甜味特征,常見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常用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屬于蔗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日添加糖攝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
含糖飲料是指在制作飲料的過程中人工添加糖,且糖含量在5%以上的飲料,是“隱形熱量炸彈”,一罐碳酸飲料(330ml)約含35克糖,熱量140大卡,需快走40分鐘才能消耗。多數(shù)含糖飲料中的糖在8%-11%,有的高達(dá)13%以上,糖含量≥11.5g/100ml屬于高糖飲料。還有調(diào)查表明,某些現(xiàn)制現(xiàn)售的奶茶含糖量在15%-25%。液體熱量更難被感知:大腦對液態(tài)食物的飽腹感信號較弱,容易導(dǎo)致熱量攝入超標(biāo)。

(2)成分表:警惕“果葡糖漿”“濃縮果汁”“蜂蜜”等隱形糖來源,它們與白砂糖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

原則二:優(yōu)選天然飲品,拒絕“科技狠活”
(1)水是最佳選擇:白開水、礦泉水零熱量,能有效促進(jìn)代謝。若追求風(fēng)味,可添加黃瓜片、薄荷葉或檸檬汁。
(2)茶與咖啡:綠茶、烏龍茶富含抗氧化物質(zhì);黑咖啡(無糖)可提升代謝,但每日建議不超過400mg咖啡因(約2-3杯)。
(3)自制果蔬汁:將蔬菜(如菠菜、黃瓜)與低糖水果(如草莓、獼猴桃)混合,保留膳食纖維,避免濾渣損失營養(yǎng)。


原則三:控制頻率與份量
(1)含糖飲料“限量版”:每周不超過1次,每次<200ml。
(2)小口慢飲:避免快速攝入大量液體,給身體消化緩沖時間。
(3)特殊場景區(qū)分:運動后大量出汗可補充含電解質(zhì)的飲品(如無糖椰子水),但日常無需飲用運動飲料。



商業(yè)宣傳可能存在誤導(dǎo)信息,需擦亮雙眼:

(1)“0糖”≠健康:部分無糖飲料含代糖(如三氯蔗糖),雖不直接提供熱量,但可能刺激食欲,長期飲用或影響味覺敏感度。
(2)“100%純果汁”≠水果:加工過程丟失膳食纖維,游離糖更易被吸收,一杯橙汁(250ml)≈ 5個橙子的糖分,卻無飽腹感。
(3)“植物蛋白飲料”藏高糖:某些杏仁露、椰汁含糖量高達(dá)8-10克/100ml,不如直接喝豆?jié){或牛奶。



飲料選擇是體重管理的“隱形戰(zhàn)場”。減少加工飲品依賴,回歸天然滋味,健康體重是通過每一口合理的選擇積累而成。
最后,附一張常見飲料的含糖量,理性選擇,暢飲無憂!
